當前位置:

2021年CIE國際雷達會議順利開幕


(通訊員 牛婷鈺)12月16日上午,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雷達分會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21 CIE國際雷達會議(Radar 2021)在中國海南省海口市順利開幕。國際雷達會議由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法國五個國家輪流舉辦,是雷達領域最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會議旨在引領雷達領域最新技術發展和熱點問題的學術研討,本次會議主題是“創新塑造未來”。

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大會采用線下分段與全球直播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大會組委會聯合137位國內外雷達領域專家,發起61個專題,會議共收到來自中、美、法等17個國家近1100篇投稿,參與投稿的單位數量共173家。經大會程序委員會組織的100多位專家審稿及部分專家線下評審會評定,最終共錄用稿件778篇,錄用比例70.7%。論文將通過28場口頭匯報和6場海報進行展示。本次會議在投稿數量、質量和參會人數等方面均再創新高。

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雷達分會主任委員吳劍旗擔任大會主席,中國電子學會雷達分會副主任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宏偉教授擔任程序委員會主席。

會議開幕式由深圳大學黃磊教授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劍旗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駱清銘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楊銀堂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宏偉教授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陳英,中國電科20所所長張修社研究員、電子科技大學楊建宇教授、中國電科14所副所長倪國新研究員、航天科工二院23所科技委主任魯耀兵研究員出席開幕式。

會議大會報告由劉宏偉教授主持。中國電科集團第三十八研究所吳劍旗院士、中國電科集團首席科學家金林研究員、北京大學張大慶教授、國防科技大學王宏強教授、東南大學程強教授、雪城大學Pramod K. Varshney教授、比薩圣安娜大學Antonella Bogoni教授以及比薩大學Maria Greco教授分別做雷達技術主題報告。

吳劍旗院士做了題為《高效反隱身與探測》的報告,介紹了反隱身目標研究中傳統米波雷達存在仰角盲區大和低分辨率等問題及高效解決新方法,并展望了目標探測的新興研究方向。

夏凌昊博士代表金林研究員做了題為《量子雷達的探索與思考》的報告,介紹了量子雷達探測的理論和不同的技術途徑方法,以及最新研究進展。

張大慶教授在線做了題為《無線/4G/5G信號的毫米級非接觸式傳感:理論和應用》的報告,介紹了基于菲涅爾區模型和WiFi信號CSI熵模型的毫米級人體活動感知方法與應用。

王宏強教授在線做了題為《基于信息幾何的雷達目標檢測》的報告,詳細介紹了信息幾何理論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基于信息幾何理論的目標檢測新方法,并展示了該方法在慢速運動目標檢測和海雜波背景下的非靜止目標檢測的應用。

程強教授做了題為《信息超材料和超表面》的報告,介紹了超材料設計原理,通過調整超材料結構,實現波形和信息調制的編碼策略,以及在未來雷達和通信系統中的潛在應用。

Pramod K. Varshney教授做了題為《聯邦雷達》的報告,介紹了將聯邦雷達應用于分布式雷達系統學習和推理的新范例,展望了其在下一代雷達系統研究和開發中的應用潛能。

Antonella Bogoni教授做了題為《集成光子學雷達》的報告,介紹了基于光子模型的雷達研究進展。

Maria Greco教授做了題為《大規模MIMO雷達中基于強化學習的多目標檢測方法》的報告,闡述了大規模MIMO認知雷達的多目標檢測問題,同時介紹了一種基于強化學習的認知多目標檢測算法。

開幕式現場大會報告精彩紛呈,主會場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就報告內容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據悉,本次大會將持續到12月20日,為與會專家和學者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討論,進一步促進雷達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雷達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責任編輯:鄧鑒